□付晓天
作为推动农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工具,农业转型金融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促进作用。为更有效地促进农业企业的低碳转型,结合试点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关于农业转型金融的政策建议:
优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农业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在地方试点经验基础上,需要尽快推出全国统一的农业转型金融标准,为农业企业提供清晰的转型路径和目标。这些标准应涵盖碳核算方法、减排目标设定、信息披露要求等方面,以确保转型金融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还可以制定转型技术路径参考清单,为企业的低碳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农业转型金融标准需要适合我国国情,可以从支持目录到行业定量标准,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
政府需要出台激励约束政策,为各地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提供动力,加大贷款贴息政策等农业转型金融补贴,鼓励农业企业采取减排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增加农业低碳转型领域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金融端加强政策激励,支持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引导农业企业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计划,明确转型目标和路径,帮助银行逐渐实现投融资碳中和。有条件的地方农商银行可以建立转型金融相关组织架构及授信政策,将企业减碳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农业企业的转型需求和市场特点,创新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其提供多样化的融资选择,旨在通过金融工具解决农业企业转型难题。
我国将逐步构建并完善转型金融政策体系及市场体系,可为农业低碳转型提供融资渠道支持,推动更多农业企业制订转型计划,扩大转型金融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基于国家标准,我国还可以建立覆盖农业的转型金融评估认证体系,并通过评估认证结果的公示和共享,提高转型金融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出台细分领域行业标准
农业转型金融发展需要各细分领域行业标准的出台。农业行业包含很多细分领域,各细分领域碳排放来源、碳排放核算和减碳技术路径均存在不同。相关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企业,积累企业碳排放和减排实践数据,联合研究机构,结合各细分领域碳排放特点,发布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权威研究及行业标准,包括碳核算标准和目标基准值。除了与碳直接相关的指标(如单位碳强度),可以研究推荐一些与碳间接相关、同时又能对企业更为简易适用的指标(如料肉比)。
农业转型金融细分领域的行业标准,可以为农业企业、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提供参考。这些标准可以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授信额度确定、目标未完成惩罚机制设置等提供参考,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转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农业企业提供有效的转型支持。同时,也便于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农业企业的转型计划和转型金融产品进行评估认证,确保转型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推动农业转型金融健康稳定发展。
强化其他环境社会目标
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除了减碳目标外,还涉及动物福利、零毁林、水资源管理等不同环境社会目标,需要协同推进。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将这些环境社会目标纳入转型金融的评估和支持范围,为开展相关行动的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激励。主管部门可以加强农业企业相关指标数据收集,如猪肉抗生素残留水平等,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
零毁林方面,生猪养殖企业在推进减碳的同时,需要加强饲料采购中对于大豆毁林风险的关注;水稻种植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同时应注意避免对于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动物福利方面,生猪养殖企业需要确保猪只在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得到妥善的照顾和保障。
其他社会目标方面,农业企业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保证供应和价格稳定的同时,不增加碳排放,并逐渐减少排放量。规模化农业企业低碳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之后,可以逐步带动小农户实现低碳转型,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承担社会责任,确保转型计划对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无重大损害”,推动公正转型。这不仅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还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能力建设
金融机构在农业转型金融发展中不可或缺。地方金融机构需要持续提升自身转型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在自身转型的同时,积极辅导农业企业客户制订转型计划,了解企业转型融资需求,开展转型金融实践。农业转型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农业企业的实际低碳转型行动。现阶段,绝大多数农业企业在转型金融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农业企业相关能力建设。地方金融管理部门、农业主管部门及各金融机构均需加强对农业企业的宣传与培训,组织研讨会、案例分享,提高其对转型金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主管部门应鼓励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改进,提高其减排效率和效果,并且适时提供技术指导,推动农业企业制订转型计划,逐步实现转型目标。农业企业可以参考先进经验,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减碳目标;逐步加强对技术路径减排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收集更加丰富的定量数据,为技术选择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减排技术和方法。各地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与银行积极合作,成为转型金融试点案例,积极推动当地相关标准的形成。
(作者系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食物与自然资源部&可持续投融资部主任)在线股票配资查询门户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