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关税冲击下,我国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5.3%,取得超出全年增长目标的亮眼成绩。展望2025年下半年,美国继续挥舞关税大棒,为全球经贸形势带来“变数”。与此同时,当前美元国际储备地位受到质疑,人民币所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人民币资产或迎来新的机遇。新形势下,如何看待接下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动向,成为市场广泛关注的话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7月21日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宏观政策季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扩大内需仍然是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核心着力点。多位业内专家在报告发布会上进一步指出,当前要解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低估的问题,关键在于扩大内需。
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报告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速为5.2%,较一季度边际转弱,但仍高于全年5%的增速目标。从结构来看,工业生产保持旺盛,多元化的出口结构使出口增速仍能保持韧性。此外,在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累计增速较一季度进一步提高。
聚焦下半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分析报告时指出,当前我国需求不足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扩大内需仍然是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核心着力点。
具体来看,报告建议,下半年应充分运用公共预算的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力争广义财政支出达到全年预算增长目标。同时,需要充分认识到降低利率对于扩大需求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继续降低包括7天逆回购在内的所有政策利率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向市场释放“适度宽松”的政策信号。
以城市更新改造为突破口,扩大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也将是下半年政策发力的一个关键。报告认为,城市更新改造是为数不多的现实迫切,需要且能够从总体规模上改变宏观局面发力点。接下来需要在城市更新改造的融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以及政府各个部门协调方面探索进一步扩大城市更新改造的模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需要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案。
此外,房地产政策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张斌表示,在需求端,可以考虑采取进一步放开限购、首套房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优惠,地方政府对一些中低收入群体购房补贴等措施,拉动房地产需求。在供给端,加快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重组,可以着力打造几个试点,成功的案例在更大范围推广。
守住人民币汇率的底线
全球“去美元化”风声渐起。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联通的当下,美元“剧情”变化,无疑也将影响人民币走势。
据中金公司(601995)首席策略师、研究部执行负责人缪延亮介绍,随着美元不断武器化、美国债务不断上升,美元贬值的预期正在增加,大量资金正离开美债。与此同时,随着关税政策预期逐渐企稳,人民币汇率在中间价带动下走出了“爬行升值”行情,且汇率预期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历史机遇。
CF40执行院长郭凯同样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美元可能进入贬值空间。未来5至10年,投资者会在边际上离开美元。对于人民币而言,这将是一大机会。不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性安排,包括明确开放的动作,在制度上便利投资者等。“储备货币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安全,提升资产安全性与规则清晰度、政策透明度、数据质量、与市场的沟通水平、法治程度等高度相关。这也是当下国际投资者关注的方向。”郭凯说。
汇率方面,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1.9%,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7.15-7.35之间双向浮动,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也发挥了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张斌认为,2022年一季度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目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呈贬值状态。若要进一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合理估值,最好的办法就是扩大内需。但如果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走出“需求不足”局面,必须锁定汇率贬值空间,留足升值空间。“区间波动的意义在于让市场供求发挥作用。上下限的意义在于避免市场失灵带来的汇率价格扭曲。态度越是坚决,守住上下限的政策成本越低”。
郭凯强调,应守住人民币汇率的底线,并允许人民币适度升值。“打消境外投资者对名义货币贬值的顾虑,有助于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看多中国资产第一配资门户,形成资本市场上的良性互动。这将带来财富效应、提振信心。”郭凯认为,适度升值对于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不大。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